诸葛亮六出什么山,诸葛亮六出祁山

三国演义中,诸葛亮在哪里六出祁山?

根据对联:
收三川,排八阵,六出七擒,五丈原前,点四十九盏明灯,一心只为酬三顾。
取四蜀,定南蛮,东和北拒,中军帐里,变金木土艾神卦,水面偏能用火攻。
1、收二川:指刘备打败刘璋夺得西川,击退曹操夺得东川。
2、排八阵:指诸葛亮在刘备伐吴败退后,在鱼腹浦布下石阵击退东吴的陆逊追兵。
3、六出:指诸葛亮六出祁山讨伐魏国。
4、七擒:指平定南中时,诸葛亮六次设计擒住南蛮首领孟获。
5、五丈原前,点四十九盏明灯:指诸葛亮北伐曹魏,在五丈原病重,在帐中布阵,点燃七七四十九盏油灯借寿。
6、一心只为酬三顾:指诸葛亮一片忠心,讨伐曹魏,是为报答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恩情。
7、取西蜀:指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,进攻西蜀的刘璋,夺得根据地。
8、定南蛮:指蜀国南部的民族地区叛乱,诸葛亮率大军平定。
9、东和北拒:指诸葛亮一生的战略,东面跟孙吴讲和,北面与曹魏对抗。
10、中军帐里,变金木土爻神卦:指诸葛亮运筹帷幄,精通术数,有神机妙算之能。
11、水面偏能用火攻:指赤壁之战,诸葛亮借助东风,周瑜谴黄盖诈降曹操,在江面上烧着了曹军的战船,大获全胜。
扩展资料
除军事上的功绩外,在和经济上,诸葛亮也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1、:廉政亲民,注重法律。诸葛亮入蜀之初便与法正、刘巴、李严、伊籍等人依据和增删秦汉旧律,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《蜀科》。此外,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,其内容包括了《八务》、《七戒》、《六恐》、《五惧》等条规。
2、经济: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。当地人民生活好了,招来更多的人口,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,逐步到达人多、粮多的良性循环,使百姓“安其居,乐其业”。

诸葛亮六出祁山在哪里

祁山在甘肃礼县东。

祁山在甘肃礼县东,西起大堡子山,东到盐官镇,绵延50里,祁山处在一个几十里长的谷地中,扼蜀陇交通的咽喉,出祁山达天水。

历史上的诸葛亮曾经进行过五次北伐,二次到过祁山,他想兴复汉室江山,只是几次出兵没有取得大的进展,也没能真正夺取祁山,不然,中国的历史有可能改变了。

《三国演义》中讲到诸葛亮六出祁山,其实,这是有点夸大了,诸葛亮从祁山出兵伐魏仅有两次而已,虽然是这样,也不妨碍祁山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
祁山在三国时发生过好多次战役,如果想追寻三国的历史,那么,祁山也是不可缺的,今天的祁山成为三国之旅的重要景点。

六出祁山,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。史书记载诸葛亮从祁山出兵伐魏仅有两次,而“六出祁山”的说法出现于小说《三国演义》,由于《演义》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,因此“六出祁山”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。

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决策,是贯彻落实《隆中对》策,北定中原,兴复汉室,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,有其重要战略意义。

六出祁山

一出祁山 228年,诸葛亮47岁

收姜维  马谡失街亭

二出岐山228年

遇到郝昭守陈仓,无法突进。退兵时斩魏国勇将王双

三出岐山229年,诸葛亮48岁

东吴孙权称帝。郝昭病重,诸葛出兵,写信气死郝昭,占领阴平、武都,遇到一个月大雨,与司马懿相持后退兵。张苞摔落悬崖而死。

四出祁山230年,诸葛亮49岁

司马懿、曹真、郭淮三路大军伐蜀。

五处祁山231年,诸葛亮50岁

遇司马懿坚守城池。蜀汉兵多粮少,想要速战而不得。李严督粮逾期,放谣言说丞相要自立,于是刘禅下诏招孔明回成都,于退兵途中杀张郃。

六出祁山234年,诸葛亮53岁

孔明十万大军出斜谷口,在渭水分兵屯田,准备打持久战。同时与东吴约定一道攻魏。五月吴国出兵,大败退兵。诸葛亮积劳成疾,命丧五丈原。临终留计斩杀魏延。

出师未捷身先死。

诸葛亮在历史上是六出祁山还是七出祁山?

六出祁山

诸葛亮六出什么?

问题一: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指什么 诸葛亮六出祁山
一出祁山
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、平定南中后,就准备北伐曹魏。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(228年)春,他令赵云等作疑兵,摆出由斜谷(今陕西眉县南)攻d城(今眉县北)的态势,以吸引魏军;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(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)方向进攻,陇右的天水、南安、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,又收服了姜维,一时关中大震。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,为张A所败,丢了街亭;钉云等出兵也不利,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。不久,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。
二出祁山
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,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,出散关,包围陈仓(今陕西宝鸡西南),攻打二十多天未破,魏的援军赶到,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。
三出祁山
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,亮进攻武都(今甘肃成县)、阴平(今甘肃文县西北),打败魏援军,占了这两郡,留兵据守,自己率部回师。次年,魏军进攻汉中,诸葛亮加强防守,又增调援军,再由于连续大雨,子午谷、斜谷等道路不通,魏军撤退。
四出祁山
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,蜀军包围祁山,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,诸葛亮准备决战。司马懿知蜀军远来,军粮不多,凭险坚守,拒不出战。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,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,蜀军一停,他就扎营拒守。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,加上蜀军粮草将尽,诸葛亮只得班师,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A。
五出祁山
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,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,到达d县,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。司马懿也筑营阻拦,不与蜀军作战,料知蜀军远来,粮草运输困难,想把蜀军拖垮。诸葛亮也有准备,在渭水分兵屯田,作长期战争的打算。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,五月吴军十万攻魏,不胜,撤回江东,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。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,病情日益严重,不久就与世长辞。死后,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,秘不发丧,整军退入斜谷。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,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;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,不是诸葛亮出击。后世概而言之,说成是「六出祁山」。 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 先引凌云雕龙关于祁山、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: “祁山与岐山不同,岐山为山名,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,古公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,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。祁山亦为山名,位于今日甘肃省西和县西北。光从地图鸟瞰,一个在天水以南,一个在陈仓以东,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,实际山路弯涎,更胜于漫漫途遥。”

问题二:关于诸葛亮,“六出”、“东和”、“收二川”、“北拒”、“排八阵”分别具体指什么? 六出:(六出祁山) 七擒:(七擒孟获) 收二川:(收取东川、西川)
东和:(东和孙权) 北拒:(北拒曹操) 排八阵:(摆设八卦阵)
酬三顾:(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) 取西蜀:(攻取西蜀)
定南蛮:(平定南方叛乱) 用火攻:(指赤壁之战)
3、收二川(东川与西川,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),排八阵(著名的八阵图啊,夷陵之战,诸葛亮料定刘备必败,就设下石兵八阵,差点把陆逊困死其中,多亏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延带路,才勉强逃出),六出(六出祁山,刘备死后,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,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,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)七擒(七擒孟获,南蛮王孟获造反,诸葛亮带兵镇压,为收复南蛮人心,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,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,发誓永不造反),五丈原前,点四十九盏明灯(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,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,就设下四是九盏明灯的法阵,向上天再借二十年,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,四是九盏灯被风吹灭,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),一心只为酬三顾 (三顾茅庐

问题三:诸葛亮的"六出"和"七擒"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六出祁山
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、平定南中后,就准备北伐曹魏。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(228年)春,他令赵云等作疑兵,摆出由斜谷(今陕西眉县南)攻d城(今眉县北)的态势,以吸引魏军;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(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)方向进攻,陇右的天水、南安、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,又收服了姜维,一时关中大震。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,为张A所败,丢了街亭;赵云等出兵也不利,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。不久,天水、南安、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。
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,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,出散关,包围陈仓(今陕西宝鸡西南),攻打二十多天未破,魏的援军赶到,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。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,亮进攻武都(今甘肃成县)、阴平(今甘肃文县西北),打败魏援军,占了这两郡,留兵据守,自己率部回师。次年,魏军进攻汉中,诸葛亮加强防守,又增调援军,再由于连续大雨,子午谷、斜谷等道路不通,魏军撤退。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,蜀军包围祁山,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,诸葛亮准备决战。司马懿知蜀军远来,军粮不多,凭险坚守,拒不出战。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,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,蜀军一停,他就扎营拒守。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,加上蜀军粮草将尽,诸葛亮只得班师,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A。
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,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,到达d县,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。司马懿也筑营阻拦,不与蜀军作战,料知蜀军远来,粮草运输困难,想把蜀军拖垮。诸葛亮也有准备,在渭水分兵屯田,作长期战争的打算。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,五月吴军十万攻魏,不胜,撤回江东,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。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,病情日益严重,不久就与世长辞。死后,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,秘不发丧,整军退入斜谷。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,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;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,不是诸葛亮出击。后世概而言之,说成是「六出祁山」。
正史中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
先引凌云雕龙关于祁山、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:
“祁山与岐山不同,岐山为山名,位于今日陕西省岐山县东北附近,古公父曾率领周室迁居于此,兴建开创周朝八百年天下。祁山亦为山名,位于今日甘肃省西和县西北。光从地图鸟瞰,一个在天水以南,一个在陈仓以东,两地航空距离超过一百公里,实际山路弯涎,更胜于漫漫途遥。”
七擒孟获
东汉末年,魏、蜀、吴三分天下。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,立志北伐,以重兴汉室。就在这时,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,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。到了南蛮之地,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,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。但孟获却不服气,说什么胜败及兵家常事。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。放走孟获后,孔明找来他的副将,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。副将听了十分生气,大声喊冤,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。副将回营后,心里一直愤愤不平。一天,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,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。孔明用计二次擒获鼎孟获,孟获却还是不服,诸葛亮便又放了他。这次,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。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,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。孔明却自有道理: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;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。孟获再次回到洞中,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。半夜时分,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,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,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,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。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,却不料自投罗网,被再次擒获。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,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。孟获回到大营,立即着手整顿军队,待机而发。一天,忽有探子来报:孔明正独自在阵......>>

问题四:诸葛亮六出、,东和、收二川、七擒、排八阵。北据指的是什么、? 火搐 火烧新野 博望
六出 六出祁山
东和 刘备败给陆逊后,诸葛亮想东吴请和他本来就不支持伐吴
收二川 夺取益州
七擒 平定南蛮,七擒孟获
排八阵 排下八阵图牵制追击的陆逊
北据 抗击北方曹魏

问题五:诸葛亮的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各是什么? 收二川,排八阵,六出七擒,五丈原前,点四十九盏明灯,一心只为酬三顾
取西蜀,定南蛮,东和北拒,中军帐里,变金木土爻神卦,水面偏能用火攻
六出:(六出祁山,刘备死后,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,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,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)
七擒:(七擒孟获,南蛮王孟获造反,诸葛亮带兵镇压,为收复南蛮人心,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,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,发誓永不造反)
收二川:(收取东川、西川,即荆益二川,为蜀汉基业打下了地盘)
东和:(东和孙权)
北拒:(北拒曹操)
排八阵:(摆设八卦阵)
八阵这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,据说是受了《易经》八卦图的启发,所以又称八卦阵。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,四面各布一队正兵,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,构成八阵。八阵散布成八,复而为一,分合变化,又可组成六十四阵。当年诸葛亮是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,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,名为“八阵图” 。
众所周知,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,而诸葛亮之所以智谋过人 很大程度上,得益于他的《八阵图》。 后人以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”赞之,陈寿也在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里说“诸葛亮推演兵法,作八阵图,咸得其要云”后来因为一些小说如《演义》等的渲染,八阵图变得很神秘,但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的《孙膑兵法》里就有《八阵篇》 东汉班固的《封燕然山铭》中说“勒以八阵,莅以威神” 可见 “八阵”早在诸葛亮以前就有了。当然,诸葛亮的八阵,又并非前人的八阵。他是在总结前人基础上发展而成,已经是他自己的八阵了,所以“名成八阵图”还是说得很正确的。
夷陵之战,诸葛亮料定刘备必败,就设下石兵八阵,差点把陆逊困死其中,多亏诸葛亮的老丈人黄承延带路,才勉强逃出。
晋朝和唐朝对他的八阵有福深的研究,可惜后来失真。至于八阵到底是哪八阵, 有《小学绀珠》说是洞当阵,中黄阵,龙腾阵,鸟飞阵,折冲阵,虎翼阵,握机阵,连衡 阵而另在《兵略纂闻》中说是“天 地 风 云 龙 虎 鸟 蛇”。
酬三顾:(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)
取西蜀:(攻取西蜀)
定南蛮:(平定南方叛乱)
用火攻:(指赤壁之战)
至于这个“五丈原前,点四十九盏明灯” 就难解释点了
诸葛亮夜观星象知道自己要死了,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(使代表自己的星宿归位)救自己的命,就在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,外布四十九盏小灯,内安本命灯一盏,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,就可救他自己一命。
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,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,就设下四是九盏明灯的法阵,向上天再借二十年,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,四是九盏灯被风吹灭,不久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。
可见老诸葛一直想杀魏延原来是为了这个^^^
又有:
怀孤主,突重围,匹马单枪,长阪坡前,抗十百千员猛将,独力犹能保万全。(赵子龙)
伏千怪,斗百妖,九死一生,西天路上经八十一遭大难,四怀但想取万经。(孙悟空)
取四川, 封五将, 七帅二智, 九州转战缀六十三年春秋, 一心只为归八荒。(刘备)

问题六:三国演义中,诸葛亮六出什么? 六出祁山

问题七:诸葛亮的一生功绩中:六出,七擒,东和,北拒,收二川,排八阵分别指什么啊?(最好是四个字的) 六出祁山
东和孙吴
收东西川
七擒孟获
北拒曹魏
摆八阵图

六出七擒指什么?

指诸葛亮的用兵
六出:(六出祁山,刘备死后,为完成辅汉兴刘的大业,诸葛亮六次北伐中原,每次都是从祁山出兵)
七擒:(七擒孟获,南蛮王孟获造反,诸葛亮带兵镇压,为收复南蛮人心,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,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,发誓永不造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