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同门,诸葛亮合作

诸葛亮同门向刘备献三条密计 奠定三分天下格局

“卧龙凤雏,两人得一,可安天下。”在《三国演义》中,水镜先生司马徽这句话让人印象深刻。诸葛亮号“卧龙”,庞统号“凤雏”,两人都是当时著名的贤士。

诸葛亮、庞统和司马徽,都是襄阳隐士庞德公的弟子;三人的号,也都是这位老师给起的。而历史上的庞德公,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?

凤雏庞统庞统的三条密计奠定三分天下格局

《三国志・庞统传》记载,庞统是襄阳人,“出道”之前就与诸葛亮齐名。赤壁之战后,庞统投奔孙权不受重用,转投刘备。刘备对他大为倚重,封给他的官职与诸葛亮一样。

东汉建安十六年(211年),刘备对谋取益州有些犹豫。庞统向他比较了荆州和益州的优劣,最终让他下定决心:带庞统率兵进入益州。

夺取蜀地时,庞统又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,刘备依计而行,攻无不克,最终夺取成都,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。这三条密计,实际上奠定了日后刘备与曹操、孙权三分天下的格局。

后来,刘备包围雒城(今四川德阳一带),庞统率众攻城,不幸被飞箭射中而死。庞统死后被葬于落凤坡,在四川德阳市罗江镇,如今仍有庞统祠墓。

龙凤之师卧龙、凤雏的老师是庞德公

《襄阳记》记载:“诸葛孔明为卧龙,庞士元为凤雏,司马德操为水镜,皆庞德公语也。”

庞德公是谁?河南庞姓文化研究会常务会长兼秘书长庞志奇说,据记载,庞德公有个儿子名叫庞山民,他的妻子便是诸葛亮的二姐;而庞统,则是庞德公的侄子。

《后汉书・庞公传》记载:“诸葛孔明每至德公家,独拜床下,德公初不令止。”诸葛亮对庞德公尊崇有加,除了是姻亲晚辈,更是对庞德公人品、德行的敬佩。

因此,清代学者阮函认为,庞德公对诸葛亮成才起了关键作用;现代学者谭良啸则认为,庞德公实际上就是诸葛亮的老师。

《襄阳记》记载:“统少未有识者,惟德公重之。年十八,使往见德操。德操与语,既而叹曰:德公诚知人,此实盛德也。”从这一记载来看,庞德公对庞统的成才、成名,也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。

采药不返徒弟们名满天下老师却归隐山林

在古代,“采药不返”常用来形容隐士,这一典故便始于庞德公。

《后汉书・庞公传》记载,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荆州刺史刘表多次请庞德公出山,劝说他“保全一身”,不如“保全天下”。

庞德公说:“鸿鹄巢于高林之上,暮而得所栖;鼋鼍穴于深渊之下,夕而得所宿。夫趣舍行止,亦人之巢穴也。且各得其栖宿而已,天下非所保也。”他用形象的比喻,来说明人各有志,拒绝了刘表的邀请,从而“携其妻子登鹿门山”,采药不返。

今湖北襄樊市附近,有一个地方名为“庞公乡”,这里是庞德公的家乡。《襄阳府志》记载,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先贤,将此处改名为庞公乡。

历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是同门师兄弟吗

不是。
他们是敌对关系,诸葛亮身为蜀国丞相,一生立志光复汉朝。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。二人是相互的知己但是又是敌人,就像《亮剑》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一样!
诸葛亮与诸葛瑾是兄弟,诸葛瑾是他大哥,为孙权效力.诸葛均是诸葛亮的小弟和他一起为蜀国效力.
其他的亲属关系有:刘备和孙权,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,即孙权是刘备的大舅子.
孙策和周瑜是亲戚,他们的妻子是姐妹花-大小乔.
糜芳和刘备是亲戚,糜芳的妹妹是刘禅的母亲.
董卓是李儒的老丈人.
夏侯家的人是曹操的本家,曹操小时侯过继给了曹家.夏侯敦和曹操是堂兄弟.

同门不同命,诸葛家三兄弟各自的结局如何?你知道吗?

要说中国古代最热闹的时期,无疑是三国时期,在这个时期,人才辈出,像温酒斩华雄的关羽,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等等,说起这个时期的谋臣,想必很多小伙伴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,但是,诸葛家不仅仅只有诸葛亮一个能人,还有他的两个兄弟,诸葛瑾和诸葛诞,虽然出自同一家,但是他们没能共谋一主,而且分别侍奉魏蜀吴三国,那么我们今天便来聊一聊他们三兄弟各自的结局是怎样的。

一、诸葛诞。他是诸葛亮的同宗兄弟,他一入仕途,便在曹魏做官,但是前期一直没能得到重用,直到曹爽执政时期,才重用了他,曹家被司马家篡夺之后,他又投靠了司马家,跟随司马师南征北讨,立下了许多的功劳,他受到了司马师的重用,拜他为征东大将军。本来是风光无限之时,但在无意间,他看到了司马家残忍地对待曾经的恩人,他便知道自己如果继续侍奉司马家,未来也不会有好下场,于是他脱离了司马师,自己成立了一支队伍,并讨伐司马师,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,最终,他被司马师打败,落得个被杀的下场。

二、诸葛亮,诸葛亮是他们三兄弟中最被我们熟知的一位,自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,他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,便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,为刘备出谋划策,诸葛亮可以说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,刘备死后,他又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,为了蜀国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当时蜀国后期明显面临着人才缺失的问题,他只好每件事都亲自过问,以至于劳累过度,于是一病不起,最终离开了人间。

三、诸葛瑾他是东吴的重臣,他性情温厚,待人有礼,因为他和诸葛亮的这层关系,因此是连接吴国和蜀国的重要桥梁,因此,孙权对他也是非常的看重,并委以重任,每每孙权遇到事情时,经常向他请教,最后,他在讨伐魏国的路途中信年老体弱,生病去世。最终得以善终。

法正到底是什么人?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他?

众所周知,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关键人物,刘备三顾茅庐把他请出来,意义是很大的。而他在蜀汉的影响力毋庸置疑,是非常厉害的。那么,法正到底是什么人?法正原本是刘璋的手下,后来成为刘备身边关键的谋士,他善于奇谋,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。而法正也深受刘备的信任和重视。法正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股肱之臣。可惜,法正去世的太早了。那么,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他呢?其实两个人关系并不大,之所以这么说,主要是法正曾经对他有过小恩惠的人都受到他的照顾,他有过小矛盾的人都加以报复。结果被人给告到了诸葛亮那里,可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宠信的肱股之臣,劳苦功高,因此不加过问。而这也是诸葛亮不敢惹他的原因,第一,法正深受宠信。第二,法正劳苦功高。第三,法正属于益州本地帮。第四,诸葛亮也没有必要因此就整法正。

第一

法正深受刘备的信任,而且很器重他。虽然刘备有了诸葛亮,但法正的能力不是诸葛亮可以代替的,而且,刘备长期以来,一直对于谋士是望眼欲穿,他不愿意这么随便就放弃,所以可以说是委以重任了。建安24年,刘备成为汉中王,就册封法正为护国将军、尚书令。

第二

法正自从跟着刘备开始,就尽心尽力,为刘备出了不少好主意,让刘备度过了一个一个的难关。汉中之战时,他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。诸葛亮对法正善出奇谋十分欣赏,陈寿也将他比作魏国的程昱和郭嘉。而且,刘备需要极力改变刘璋治下的益州,当时法正在外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(蜀郡下辖成都县),可以说是劳苦功高。

第三

法正不是一般人,他是刘璋的手下,在当地多年。刘备占据益州后,急需与蜀中大族豪强结纳关系,所以,法正便有了代表原益州旧统治集团的意味。而他们是需要团结的,并不适合闹掰。

第四

诸葛亮与法正其实并不冲突,法正虽然擅长军事谋略,但在谋略上稍差,但知因循守旧却不会变通。于是法正向葛亮进言,认为成都初定,宜“缓刑弛禁”,放宽约束。但诸葛亮认为不能盲目沿用汉初的法度,应当因时制宜,懂得变通,于是写了封信《答法正书》给法正,晓以大义。虽然两人有交集,但并没有什么矛盾,诸葛亮也不会因为这种事得罪法正,搞内讧。

如何反驳周瑜和诸葛亮合作取得胜利这件事?

赤壁之战虽然是诸葛亮和周瑜合作才取得了成功,但是不得不说在这场战役之中,除了前期的诸葛亮草船借箭,其他大都是周瑜的计谋。
第一个就是离间计,周瑜先是散播谣言,让曹操以为蔡瑁和张允是敌军派来的奸细,然后曹操果真相信了,中计后就将蔡瑁和张允杀掉了,这下就没人教曹军水战了,此为第一计。
接下来就是苦肉计。周瑜召集将军商量对策,黄盖却说曹操太强要投降,周瑜大怒,打了黄盖五十大板,然后黄盖便派人通知曹操说要投降于曹操,曹操大喜,就同意了,第二天黄盖就带着自己的人马过来投降了,此为第二计。
第三计才是最厉害的,是为连环计。黄盖投降后,庞统面见曹操,建议曹操将战船绑在一起,并固定木板,这样战船就不会摇晃,就可以解决士兵不擅长水战这个问题,曹操欣然同意了,就这样做了。结果第二天黄盖带人马过来投降,快到的时候,立马点火将战船点燃,冲到曹操战船中,因为绑在一起,导致曹操战船损失巨大,结果溃败而逃。
就是这三个计策,显示了周瑜的才华,就连曹操都不得不佩服。

三顾茅庐中诸葛亮为什么会答应和刘备合作?

1楼看的太简单
诚意只是一小方面 很小
诸葛亮是个有大志向的人
如果诸葛亮去投袁绍或曹操这样的大老板 很有可能就是被埋没 一是他当时太年轻 众人不会服气 二是曹操袁绍他们身边的人才太多了
我们现在可能也根本不知道诸葛亮这个人
他也确实看对了刘备
刘备不仅是个有大志的人 而且是个很会识人用人的人
让诸葛亮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